1721章:两道奏折(1 / 2)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1107 字 2个月前

第一道是刘伯温的,他在奏折中说天下已大定,全国官员缺额很多,建议他效仿隋唐兴科举,开恩科,让天下读书人有官可做。

奏折中还提出在应天外,设立府、州、县学时地方学校。府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府、州、县学的学生名额,按照朝廷需要规定为: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每月由国家发给食米六斗。后来又几次下令增加名额。“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生员入学,最初是由巡按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和府、州、县官主持考试。

设立的恩科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又称乡闱,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的地点,在南、北平府和各布政司驻地。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此外还有负责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巡绰监门、搜检怀挟的官员。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在丑、辰、未、戌年于京师举行。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乡试中式的举人。会试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虑到会试是比乡试更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增加了一倍。主考、同考一级提调、监试等官,都由级别较高的官员担任。

殿试在奉天殿或文华殿举行,凡是会试中式的人都可以参加。殿试是“天子亲策于廷”,所以又称廷试。殿试的时间,按科举成式的规定是三月初一。殿试仅试时务策一道。试题一般由相国预拟,并在考试前一天呈请皇帝圈定。殿试以一日为限,日落前必须交卷。完卷后,受卷官以试卷送弥封官,弥封毕送掌卷官,掌卷官立即转送到东阁,由读卷官进行评阅。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在当日,读卷官要评定几百份试卷。读卷官的任务,只要是在试卷中挑出三份卷子,以便确定一甲三名的人选,其他分等定名次皇帝无须过问。奏折的最后,刘伯温只是让朱元璋确定考试的科目,以及开科举的时日!

反复诵读了几遍奏折,朱元璋皱着的眉头放了下来,眼下局面鞑子虽还在,但天下基本已经安定,马上得天下未必能马上治理天下,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光靠一帮武将自然不行,说到底这天下还是需要读书人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