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140 字 16天前

“不行,不行……”

“你看不起我?”

“不是啦,不是啦。”徐华满脸通红,扭捏着不肯说。孙匡正自疑惑,姑母孙夫人从一旁走了出来,瞪了孙匡一眼。“你的绘事当然是好的,只不过有些不方便,还是向蔡大家学的好。你别多问了,就说蔡大家什么时候来,还收不收弟子。”

在姑母面前,孙匡也不敢放肆,连忙应了此事,等蔡琰来吴县开讲时,将徐华引荐给她。“别人也许不成,阿华想拜师,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我若是面子不够,请大兄出面便是。”

“这种私事,最好不要请你大兄出面。如今吴国疆域渐广,他要操心的事多着呢,我们也帮不上忙,能不麻烦他,尽量不麻烦他。”

“姑母英明。”孙匡笑嘻嘻地拱了拱手。“难怪表兄那么识大体,都是姑母教导有方。”

“你这竖子,就是嘴甜。可惜阿华和你差着辈份,要不然……”话说了一半,突然又停住了,眼神瞥了一眼孙匡身后。孙匡回头一看,见孙权站在门口,神情尴尬。

“我……我去取……带回来的礼物。”孙权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解释了一句,侧身从孙匡身边挤了过去,落荒而逃。

第2231章 君臣兄弟

孙权出了小院,沿着山坡漫无目的的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一个僻静之处。这是一截断崖,高十余丈,壁立如削,没有草木,裸露出褚红色的岩壁,一股清泉沿着崖壁落下,被迎而的风一吹,大半化作水雾,纷纷洒洒。

孙权觉得自己就像这细流。

本以为母亲能帮自己说说话,现在看来也要落空了。其实从知道母亲住在大雷山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大兄在大雷山立营,还是在建业建都,母亲都住在吴县,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吴县与大雷山相隔不过十余里,其中的意味却有天壤之别。

父亲受了伤,母亲变了态度,其他人就更指望不上了。大兄更是不用说,三弟孙翊和小妹尚香都独领一部,他却被从交州调回中原,前途戛然而止。

难道我要像四弟一样,一辈子做个画师?

孙权坐在崖边,低着看着崖下拍打着崖壁的浪花,心情起起伏伏,直到明月东升,在湖面上洒出一道银光闪闪的通衢,明亮而不刺眼,带着说不出的诱惑。

刹那间,孙权有纵身一跃的冲动,但他还是克制住了,站了起来,看看四周。晚风拂过满山的树林,哗哗作响,却空无一人,天地间仿佛就只有他自己。

孙权叹了一口气,转身回去。站在路口,他一时找不到归路,心里一阵发慌。好在这些年在山林里作战,迷路的时候也经常有,与那些深山密林比起来,大雷山的环境算不上复杂。他冷静地思考了一下,便找到了方向,沿着山路向前走了没多远,眼前豁然开朗,一道小径出现在面前。这里是大雷山的最高处,居高临下,俯视全局,几座小院散布林间,灯光点点。母亲吴太后的小院有前面不远处,门前有两盏标志着她身份的灯笼,散发着温暖的光,一个身影站在门前,正翘首而望。

孙权心中一暖,快步下了山坡,来到院前。站在院门前的吴祺上前行礼。看到他,孙权心里有点虚,夸张地拍了一下吴祺的肩膀。“小子,几年不见,长这么高?哟,好结实。”他随即看到了吴祺脚上的战靴,眉头一挑。“你从军了?”

吴祺咧咧嘴。“刚从军不久,现在在大王身边做侍从。仲谋,我阿翁还好吧?”

“好,阿舅好着呢。”孙权强作镇静。“这皮靴是侍从制服?这么热的天,穿这个不热吗?”

“不热。”吴祺炫耀地抬起脚,用袖子抹了抹上面的浮灰。“这是新款式,经过特殊设计的。哦哦,对了,你去哪儿了?大王让我来见太后,临时有些事,可能要迟些来,让你们先吃,结果半天没找到你,大王都来了,你才回来。”

“大王最近很忙?”孙权揽着吴祺的肩膀,进了门,向中庭走去。正是用晚餐的时候,几个奴婢正在东厨准备,廊下也站了几个,见孙权、吴祺进来,纷纷行礼。孙权扫了一眼,发现其中有两个身材窈窕,皮肤黝黑的昆仑女奴,不禁有些好奇。他在交州见过这种昆仑奴,据说是南海之中的种族,自己也曾买过几个,却没见身材这么好的。

“这些昆仑奴是哪来的?”

“蔡金主送的。”吴祺顺口说道:“他从夷洲回来,送了二十个给大王,大王分别送人了,太后这边也有几个。”

“蔡瑁?”

“不是他还能有谁。”吴祺忽然放慢脚步,悄声说道:“我听说,天下有大,像夷洲那样的海外之地还有很多,比夷洲大的不在少数。仲谋,你在交州有没有听说这样的地方?”

孙权瞥了吴祺一眼。“你也要出海?”

“嘿嘿。”吴祺摸着脑袋笑了起来。“我就是打听打听,离出海还早着呢。”

“人小鬼大。出海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的?人地两生,水土不服,随便哪一样都可能让你寸步难行,一不小心就送了命。从秦始皇起,交州就是我华夏之地,几百年过去了,那里的百姓还不服王化,更别说那些海外之地了。”

“那夷洲怎么就这么容易?”

“夷洲并不是蛮荒之地,从春秋起,就不断有人迁居,主要是越人。再说了,你以为蔡瑁已经全部控制了夷洲,依我看,他最多是在海岸建了几个屯营而已……”

孙权说着,和吴祺进了中庭,忽然看到孙策站在庭中,正看着他,连忙闭上了嘴巴,愣了片刻,回过神来,抢步上前行礼。

“臣弟见达王兄。”他迟疑了片刻,又道:“臣弟无能,交州再败,请王兄降罪。”

这厢兄弟俩见面,在堂上说话的吴太后和孙夫人也不约而同的看了过来,作陪的袁衡等人互相看看,都有些紧张。尤其是袁衡、袁权,她们知道孙策对孙权的所作所为不满,担心他当众发作,闹得吴太后面子上不好看。

“今天是家宴,不说公事。”孙策盯着孙权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接着说夷洲的事。”一边说,一边示意孙权上堂入座。

孙权跟了上去,脚步有些沉重。他跟着孙策上了堂。吴太后与孙夫人一起坐了首席,袁衡、袁权及吴奋的夫人虞氏等人坐在一侧,孙策、孙权兄弟的位置在一侧,孙权紧挨着孙侧,旁边是孙匡。徐华拿着一副画,正向孙匡请教,见孙策、孙权入席,拿着画,匆匆回座。

孙策叫住了她。“画的什么,拿来我看看。”

徐华有些害羞,孙夫人笑道:“大王想看,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别看大王不习绘事,眼光却是有的。他若是看入了眼,到时候向蔡大家推荐一声,你的心愿不就圆满了。”

徐华恍然大悟,连忙走到孙策面前,双手送上画。“请大王指正。”声如蚊蚋,面如红霞。孙策笑了一声,接过画,摊在案上,徐华乖巧的取过一盏灯,照得亮些,以便孙策观看。

画是一幅花卉,孙权看着有些眼熟,想了一会儿,才想起不久前在吴太后的花圃中见过,还被他打破了花盆,当时徐华也在花圃里帮忙,原来是对花摹写。徐华画得不错,看得出来下了不少功夫。

孙策一边看一边说道:“怎么,你想拜蔡大家为师?”

“是呢,就怕蔡大家嫌弃我资质平庸,不肯收我,想请大王出面说合。”

“谁是你的启蒙先生?”

“没正式拜师,向刘夫人学了一些笔法,平时多是幺叔指点。”

“他们啊,自身的水平是有的,教人的水平就差点。”孙策咂了咂嘴,瞅瞅一旁的孙匡。“你还真是无知者无畏,自己半碗水,就敢指点别人,真是误人子弟。”

孙匡嘿嘿笑道:“又不是我要教她的,是她向我请教,我总不能不教吧。”

孙策也笑了,卷起画,还给徐华。“你的天赋是有的,只是学习不得法,被某些半碗水耽误了。若想拜蔡大家为师,你从现在起别作画了,每天练习小篆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