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2915 字 16天前

“谢陆公。”孙策拱拱手,客客气气地说道:“敢问陆公,可知蒯越与习氏兄弟勾结,行刺家父,险些致家父于死地之事?”

陆康花白的眉头微颤,眉心微微蹙起。他摇摇头。“不知道。令尊受伤了吗?”

“如果没有我新制的锦甲保护,他不可能逃过那一劫,所以这并不影响蒯、习两家行刺家父的性质。况且我杀蒯、习两家时,他们也可以反抗。尤其是蒯越、习竺,我给了他们公平决斗的机会,是他们技不如人,死得其所。”

陆康无言以对。这根本是蛮不讲理嘛。

“再问陆公,南阳豪强策应曹操,背叛袁将军,这件事,你知道吗?”

陆康喘了一口粗气,紧闭着嘴唇,眼神开始躲闪。他当然知道这件事。他不觉得袁术占据南阳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曹操攻占南阳也没什么理由,南阳豪强既然选择了曹操,反对袁术,就不能指责袁术反攻他们。孙策奉命行事,就算有责任也是次要责任。

孙策追问道:“对付叛徒,难道不该夺其家产?”

陆康按捺不住,反唇相驳。“袁术并非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也不是南阳太守,他有什么资格占据南阳?南阳世家不支持他,怎么能算背叛?”

“那陆公的意思,袁将军与家父是逆臣?那袁绍呢?”不等陆康回答,孙策又说道:“徐荣奉朝廷诏命攻击南阳,屠南乡、顺阳,杀伤以万计,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我率军反击,全歼徐荣部,请问陆公,我做得应不应该,是不是也算逆臣?”

“这……”陆康乱了阵脚,老脸憋得通红。

“看来陆公要考虑一下。不急,我们可以先谈下一问题。我现在有朱太尉手令,代父行豫州牧之职,名正言顺吧?”

陆康一声长叹。“就算你代行豫州牧名正言牧,也不至于对许子将失礼,使其颜面尽失吧?”

“那你知道许子将为什么会吐血吗?”

“难道不是你欺凌所致?”

“我欺凌他?”孙策冷笑一声:“陆公也知道我曾经杀过蒯氏、习氏满门,不是什么善人。如果我要欺凌许子将,他岂是吐血这么简单?”

陆康的脸颊不由自主的抽了抽。“那……又是为何?”

“我问他月旦评品评了那么多人,有几个准的。”

陆康惊讶不已,一双眼睛瞪得溜圆。“就为这事?”

“是啊,就为这事。”

陆康长叹一声,愤懑不已,用力一拍案几。“想不到许子将的心胸竟如此狭隘,真是令人齿冷。”

“陆公别急着下结论,后面还有呢。”

孙策不紧不慢,又将汝南名流士子集中于平舆,欲为许劭讨公道,他调查了月旦评的评语,准备和许劭较量一番,结果许劭再次吐血的事说了一遍。等他说到那份不完全名单时,陆康的脸已经青一阵白一阵,全无斗志,如果不是碍于身份,他几乎也要和许劭一样血遁了。不过,他也算是领教了孙策的手段,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一条条的去验证许劭所作的品评。

当然,更让他惊讶的是许劭月旦评的准确率如此之差,居然不到三成。在他看来,这人伦品鉴就算有点夸张的成份,基本还是靠谱的,哪知道如此不着调,真是大出意外。

“陆公,还需要我回答你的问题吗?”

陆康瞪了孙策一眼,长身而起,准备拂袖而去。孙策也不拦他,却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陆公治理庐江,断狱时也是如此吗?断案前不调查,断案时不结案?”

陆康猛回首,怒视孙策,须发贲张,脸色如赤。

“放肆!”吴夫人轻轻喝了一声:“陆公为庐江太守官声甚佳,百姓视之为父。我虽是妇人,不怎么出门,也常听人说陆公的政绩和道德。你小小年纪,就算有些成绩,又怎么能在陆公面前放肆,还不向陆公陪罪。”说着,先起身向陆康稽首。“陆公,犬子无知,冲撞陆公,请陆公不要和他一般见识,莫嫌其粗陋之才,多加教诲。”

孙策也直起身子,嘴角挑得高高的。“那是,我的确应该向陆公多请教。陆公,你这春秋断狱断得可真是春秋啊。不冷不暖,不阴不阳,中正平和,深得中庸之精髓啊。”

陆康气得直喘粗气,偏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脸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最后一跺脚,怒冲冲的出舱去了。陆议连忙跟上,陆康站在船头,深吸一口气,又用力跺了跺脚,跺得整条船都晃了起来。

吴夫人瞪了孙策一眼,推了推他。“还不快去陪罪。”

孙策不以为然。“我又没错,陪什么罪?”

“顶撞乡里先贤便是错,更何况你还非议圣人之道。小小年纪便如此咄咄逼人,胆大妄为,岂不知刚者易折,柔者长保?你不去,是要我去吗?”

孙策无语,只好拱拱手,很勉强地起身,走到舱门口,刚准备出舱,吴夫人又提醒道:“伯符,色难!”孙策回过头,做了一个非常夸张的笑容,吴夫人还没说什么,孙尚香忍不住哈哈大笑。吴夫人哭笑不得,抬手一巴掌,拍在孙尚香后脑勺上。

孙尚香委屈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撅起小嘴,嘟囔道:“我又没错,为什么打我。”

孙策伸手将孙尚香抱了过来,出了舱,往肩膀上一放。“别哭了,大兄带你骑马去,好不好?”

“好啊,好啊。”孙尚香破涕为笑,拍着手笑了起来。半天都没看到人影的孙翊也从一旁冒了出来,大叫道:“大兄,我也要去。”

第330章 家人

“都去,都去。”孙策扛着一个,拉着一个,走了两步,又转身对僵立在船头的陆康说道:“陆公,有件事忘了对你说,蔡伯喈打算在襄阳建精舍,要招一些有潜质的弟子做学生,你有没有兴趣?如果想送一两个子弟过去,我跟他打个招呼,留个名额。”

“蔡伯喈?”陆康一听蔡邕的名字,顾不是刚刚吵得面红耳赤,转身追问道:“他在南阳?”

“不仅他在,他女儿也在,他收藏的几千卷书也在。”

孙策把蔡邕打算定居襄阳著史的事说了一遍,又说了蔡琰在宛城开设幼稚园,招收普通百姓子女入学的事。陆康虽然觉得孙策这么做简直是胡闹,但对他为普通百姓子女提供求学的机会还是非常赞赏。蔡邕的名气实在太响了,这样的机会他无法漠视,可是让他派子弟去求学,他又张不开这个口。

孙策也不催他,拱拱手,扛着孙尚香,拉着孙翊,上岸去了。吴夫人从舱里追了出来,刚准备叫住孙策,逼他向陆康陪礼道歉,陆康拦住了她。

“吴夫人,算了,算了,这件事……的确是我孟浪了,没调查清楚就责难他。他虽说有些粗疏,做得过火,大体却无可指责。这……算了吧,算了吧。唉,我真没想到许子将会是这样的人。汝南、庐江,一水之隔啊,我怎么能……唉!”

吴夫人目光一转,看到与孙权并肩立在船头的陆议,说道:“陆公,这次我们举家搬往南阳,小儿肯定是要入学的,令孙与阿权甚是投契,不如让他们做个同学吧,也算是报答陆公对我们孙家长久以来的照顾。陆公不用担心他的衣食住行,我会将像待小儿一样待他。”

陆康正有此心。陆议已经十岁了,本来是由他启蒙,但他公务缠身,没什么时间,而且上次被孙策辩驳之后,他也觉得自己的学问似乎不是那么扎实。南阳有蔡邕这样的大儒开堂讲学,如果能让陆议师从蔡邕那样的大儒,将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算对得起陆议早亡的父亲陆骏。至于费用,这根本不是问题。

只是刚刚和孙策吵了一架,现在又去蹭便宜,这老脸往哪儿搁啊。

吴夫人看出了陆康的犹豫,立刻给孙权和陆议使了个眼色。“阿权,还不谢陆公让阿议陪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