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2 / 2)

问鼎宫阙 荔箫 2224 字 27天前

她觉得这么多年下来,宁沅给予她的信任,比她给予宁沅的要多。

所以,她最终选择了开诚布公。

她问宁沅:“你母亲没留下过这样的遗书,临终之时却当真与我说过不想与你父皇合葬、不想来世还与他做夫妻的话,你信不信?”

宁沅懵然良久,才终于吐出两个字:“我信……”

夏云姒重重舒了口气。

她一字一句地将那番话说出来的时候,真怕宁沅不信。那她便会功亏一篑,姐姐的遗愿也再无人能够完成。

还好,她赌对了。

日后她便不必对宁沅心存愧疚——那一刻她才忽然觉得,日子大概是该轻松起来了。

两日后,皇贵太妃起驾回宫,皇帝率领百官亲至宫门口相迎,一时阵仗倒也颇大。

夏云姒边与他说笑边往里走,走了好一段,宁沅才迟疑着开口:“姨母,我父皇……”

她侧首看去,宁沅眉目间多有愁绪,察觉到她的目光,轻声一叹:“姨母别生我的气,他毕竟是我父皇。”

“我明白。”她笑笑。

她也并不想让宁沅记恨生父,自更能体谅他的心绪复杂。于她而言,只要他能将生母的遗愿完成便是了,至于心底对父亲仍有几分记挂与感念,那是人之常情。

她便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父皇自有太医和宫人们妥善照料,你好好料理朝政,莫让他担心就是。”

宁沅点点头。

她顿一顿,又直言告诉他:“但你与方氏的婚事,还是早些办了吧。”

这是绕不过去的事。

虽然本朝皇帝皇子大婚的通常都要等到弱冠之年,可眼下的情形实在特殊,不知太上皇何日就会驾崩。

若非要等,倒也不是不能等。可若要偏生等到准备成婚只是太上皇恰好驾崩了可如何是好?三年孝期总是要守的,若到二十三四才大婚,于皇帝而言就太晚了。

如此,自是宜早不宜迟,早些又还能有几分冲喜的意思,也讨个吉利。

宁沅对此没什么意见,点了头:“年后着礼部安排。”

夏云姒颔一颔首,二人静静地又行了一会儿,她再度开口:“成婚之后,好好待方氏。”

“你总会有别的嫔妃,也总会宠别的嫔妃。但莫让她像你母亲一样活得那样委屈、走得那样不甘。”

宁沅怅然,抬头间目光略过亭台楼阁间掩映的一处檐角,恰是椒房宫的檐角。

定定地看了一看,他收回目光,朝夏云姒端正长揖:“姨母放心。”

第163章 终章(接下来休息四天,番外12月12日开更)

新年开春, 大婚事宜便提了起来。礼部择定好吉日,接着就是六尚局按部就班地筹备。

吉日定在了六月,恰是暑热渐起的时候,如此自是顺理成章地免去了今年的避暑,正合夏云姒的心思。

而且她想,这大概也合宁沅的心思。

那些旧事于宁沅而言痛苦又让人为难, 他或许还想尽孝, 但也未必还想多见如今的太上皇——每每一见, 他就要想到自己的母亲因父亲的种种不堪而死, 让他如何自处?

所以这“尽孝”,也是当下的情形最好。

——在衣食住行上,宁沅从不亏了他。就是吃着那样时令鲜果好吃了, 都要着人往行宫送一份。但同时,又可以眼不见为净。

加之登基之初政务繁忙, 也着实是抽不开身,即便一连数月不得去行宫探望, 朝臣们也能体谅。

是以大婚之后,他也没与皇后去行宫见礼,一头扎进了政务里, 忙得不可开交。

对此, 倒是方式有些忐忑, 向夏云姒问安时轻锁着黛眉道:“皇上刚登基,事多人忙,这臣妾也知道。只是太上皇那边……若不去见个礼, 臣妾总觉得礼数上过不去。”

夏云姒只含着笑宽慰她:“你要知道,皇帝不是个糊涂人,轻重缓急他自有自己的权衡,你不必担心。他亦不会让你夹在中间难以做人,若来日太上皇怪罪,也自有他担着。”

方氏沉默了会儿,缓缓地点点头:“那臣妾听太妃的。”

“嗯。”夏云姒颔首,“你们新婚燕尔,好好过日子便是了,不要为这些闲事添了不快。”

“不会。”方氏脱口而出,与夏云姒目光一触,又红着脸低下头去,“皇上待臣妾好着呢。”她低着头小声道。

夏云姒嗤笑出声,方氏顿时双颊更红,头都不敢抬一下。

夏云姒忙摆摆手:“那不多留你了。听闻你近来常在紫宸殿伴驾,快去吧,别让皇帝多等。”

方氏自然听得出她话里的打趣,又面子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得窘迫地起身一福,匆匆地告退出去。

待得她走远了些,小禄子打了帘进来:“太妃。”

“嗯?”夏云姒抬眸,小禄子奉上一封信:“行宫又来信了。”

夏云姒接过来,冷!冷笑一声,也不拆开看,照例锁进盒子里,口吻闲闲地问他:“莺时她们的婚事都妥了?”

“都妥了。”小禄子嘿地笑了声,“就是都赶在同一个月里出嫁,下奴一个月里随了八次份子,可是将家底都随出去了!”

夏云姒扑哧一声:“从寿安宫的账上补给你。”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