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惊破奇议(2 / 2)

唐骑 阿菩 4031 字 1个月前

冯道微微笑了起来,道:“糊涂!张龙骧虽然尚武,

但他尚武,与我们的崇儒,根本就没冲突!”

范质有些愕然起来,在整个中原知识群体中,他也算顶级的智者了,但在有些问题上,现在的他终究还没冯道的目光来得老辣,来得透彻,所以一番深谈之后,当范质渐渐卸下防范,他和冯道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如师生。

冯道说道:“儒,并不只是修。初始之儒,本是武共举。儒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学。学居末而已。

“德行者,其道德品行,能为世人之表范,张迈及安西旧部,行事堂堂正正,万里横行而至今日,几乎未有真正可以诟病之处,其君臣之德行,龙骧之刚,鹰扬之勇,石拔之猛,奚胜之烈,郑渭虽商家子而能廉,薛复虽域外人而能义!这才是其扫平四方之最坚基石所在!而其中,以张龙骧为人君者的表率最重!

“言语者,使适四方,而利于国者,乱世之中,尤为重要!曹元忠非亲非勇,能得重用者在此!

“政事者,有内政,有外政。内政治国,外政用武!《论语》所载,政事科冉有、子路二人,就是一内一外,比之天策,内则郑渭,外则鹰扬,你想想,如今在张龙骧身边最受重用的,是否就是这两个人?

“至于学者,《论语》中所言学,非今日单指诗词歌赋之狭义学,乃概言通晓诗书礼仪先贤献之人,即今日俗谓之人,孔门四科,仅居其末!汝与之道济在天策之地位,类似于此。

“第一类人才,既能务虚,亦能务实,二、三类之人才,则能务实,此三类子谓之‘先进’。最后一类,为务虚之人才,子谓之‘后进’。孔子早有明言,若他要用人,必选先进!则张龙骧用人之标准,与孔子何异?”

这一番话,说得范质有些愣了,冯道说的这些典故他全都知道而且烂熟于心,但在张迈阐述武之道时,却从来没有将这些与张迈的主张联系起来,换言之,就是范质没能用儒家的学术去把张迈的政治主张武装起来。

冯道继续说道:“吾儒之始也,本崇先进。便是战国诸明君,谁不如此?降至于汉唐,凡盛世之君。也莫不如此!

“前汉政则萧何张良,武政则韩信卫霍,言语则陈平苏武——皆受大重用之人。桑弘羊也是商家子,照样执掌权柄,学问渊博如东方朔司马相如,养之若倡优尔!叔孙通亦不过一礼乐之教官。何得与三杰比肩?

“李唐政则房杜,武政则二李,至若欧阳询虞世南等辈,才名虽盛,能见用否?李杜诗篇,韩愈章,皆旷绝千古,哪个入得了中枢、执得了权柄?使得先进掌权,才是国家之幸!若授后进人以柄。那是乱国之道!尔等不明先圣真学问,就在秦州与张龙骧大辩武之道,幸亏张龙骧是天授之才,虽不读书,而所行能暗合先圣要旨,否则国家天下就被尔等误尽了!”

范质听到这里,已经几乎有些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作为人的魁首,刚才被自己尊为“宗国老”的冯道。会对张迈的主张接受到这种程度!

范质道:“虽然如此,但中原人,未必能有冯老这般的高度。”

“你错了。”冯道停了一下,有些话,似乎不想说,但终于说了出来。道:“刚才说的这些,是大道所在,是在行事目的上不要偏倚太多的标杆。但真正行事时,手段可以从权,直指人心就可。”

“直指人心?直指人心。冯老说的人心是……”

“这个不需明言。”冯道说道:“我观张龙骧往昔作为,其实对士人之心已把握得极准,既然如此,你顺其大势行事、再为其修补细枝末节之处就可以了。”

从冯道府中出来,范质只觉得心情大好,这次出使的任务,主要是要拉拢、威吓石晋政权,使之不敢过分倒向契丹,但现在拉拢到了一个冯道,这也许比预定的目标来得更加重要!

——————————

桑维翰回到府中,对李崧说道:“冯道该死!”

他怒气难平,说道:“我回来路上,越想越气!那范质分明不敢正面回答我的话,却被他迂绕了过去,当时我正与范质对阵,一时为他所欺不奇怪。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冯道在旁边一言不发,又在形势对天策最有利时,以主人家身份散了宴席,使我等无反击之机会。如此作为,形同助敌为虐!我一定要上奏陛下,治他死罪!”

李崧皱了皱眉头,他和桑维翰的立场稍微不同,桑维翰是亲契丹的死硬派,李崧却只是有这样的倾向而已,在他的观念中,天策与契丹都是外族,只不过契丹属于北狄,而天策属于西戎罢了,如今天策强盛,那么石晋就应该拉拢契丹以抗击天策,“以夷制夷”!

而他也知道冯道亲天策,然而如桑维翰所说,要因此就治冯道死罪,却是李崧所不肯的。

不管处在哪个皇帝治下,士林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虽然有些松散,然而却还是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的共识,比如此刻桑维翰要杀冯道,李崧就不赞同。

到宋朝时所形成的那个“不杀士大夫”的传统,可不仅仅是因为赵氏一家子的仁慈。

“你今日要以通敌之罪杀冯道,明日若再有人以此罪名加诸于你时,你该如何自处?”

桑维翰一愕,李崧道:“礼不下于匹夫,刑不上于我等!杀来杀去,那是匹夫们的行径!”说着一拂袖,便与桑维翰分道扬镳。

桑维翰看着李崧远去的背影,忽然顿足哀叹,朝天道:“陛下啊,你的江山危哉!如此危急存亡之秋,大臣们的心也不在一块啊!”

——————————

范质

到洛阳的第二日,便向递交了国书,要求殿见石敬瑭,石敬瑭对张迈派来的人哪里有好感?迫于两国有停战盟约不得不容范质入洛阳而已,但也不想接见,就让礼部回绝,只派大臣下去谈判。

范质却对礼部要派大臣来议的说法,态度极其强硬地拒绝了,不见石敬瑭不肯开言公事,定要殿见石敬瑭。

这一来一回,一下子就拖了三日,这三日间,关于相府激辩的故事早已传遍全城,洛阳是中原士林聚集的中心,在朝在野不知多少望儒名宿,听闻了相府之事,三日间就有数十封书信投入驿馆,倒也不是通敌卖国,而是与范质笔辩东西道统。这里头有支持范质的,有驳斥范质的,有亦支持亦反对的,还有真的去调查田亩亩产数据,查找史籍中汉朝唐朝麦田亩产量然后与范质探讨的,通通是高举儒家大旗进行笔论。其中有不少明眼人也都看到范质那天并未直接回应,于书信中犀利指出。

范质收到书信之中,一一阅读,只要书信内容或者来信人物有分量的都一一回信,三日间写出了二十几封书信,笔辩不同与面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范质进行思考,斟酌词句。到第四日,又有数十封书信回函!

这一番来回,就如一次小范围却高层次的道统争鸣,将近畿绝大多数的高级知识分子几乎一网打尽,道统争论虽越来越激烈,但范质与洛阳儒生的关系也因争论而更见密切。而且不只是范质与洛阳群儒,就是洛阳群儒之间也就此事而产生了不同意见。

本来范质以一个外国使者,像这样的事情是不容许发生的,但负责接待他的冯道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生。

——————————

到第五日,范质第三次递交国书,要求殿见,石敬瑭不堪其烦,又在冯道赵莹等的催促下,终于答应接见范质。

这时候,晋北、幽州方面的消息已经传回,石敬瑭听说汗血宝马出了问题,先是一喜,再听说耶律朔古拒交州县领土,又是忧怒。他接见范质,也是想看看张迈派这个人来,是要搞什么名堂!

偏殿之中,东西二府及礼部十余要员齐聚,此外还有五六员在京大将,石敬瑭见到了范质之后,没好气地道:“贵使有何要事,定要殿见寡人?”

范质道:“贵我两邦,同属中国,虽有龉龌,但面对契丹,则当一体向外!契丹使驱虎吞狼之计,以燕云为诱饵,欲使我中国自相残杀,我主不愿落入契丹算计,特遣我来求见国主,望国主念彼此同属中国,兄弟之邦共同兴兵,北复燕云,规复汉家故土!”

石敬瑭哈哈大笑道:“契丹已经答应交还燕云于我,我随时可以取回,何须兴兵!”

范质道:“当真如此么?契丹当真是无条件答应交还燕云么?”

石敬瑭哼了一声,桑维翰在旁道:“吾国与契丹之盟约,无须向他国交代。”

范质道:“既然如此,那我主另有一议!”

石敬瑭挥手:“说!”

范质道:“我主言道:中国土地,只要回归中国,一切好说。当下以燕云回归华夏为第一要义,至于归唐归晋,暂时可以不议。因此若契丹是真心无条件归还燕云于晋,我主乐观其成,愿以敕勒川兵马襄助晋军,监视契丹交割领土,现在只需要国主点一点头,吾国便是大晋盟友,敕勒川的汗血骑兵团,便是贵国大军收复燕云的后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