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2 / 2)

本来是叫他接电话,可安庆县一中的老师们大多和孙校长住同一栋楼,一说夏晓兰从京城打电话回来,稀里哗啦的,好几个老师都跟着孙校长跑到办公室。

夏晓兰不是领导,不是大人物,她就是从安庆走出去的学生。

谁让她总是

给人惊喜,一直让县一中的老师们感到骄傲呢!

虽然已经隔了好些天,县一中的老师们还没激动完,都想问问夏晓兰天安门庆典的事。夏晓兰就把自己军训完,选进华清仪仗队的事说了下,至于站位啊和镜头特写,都是巧合……孙校长不太相信,用眼神对周围几个老师示意:晓兰同学一向都是这么谦虚的。

孙校长问了好半天各种问题,听说夏晓兰在华清一切都顺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老师同学都好相处,教学的水平高,她自己也逐渐感受到建筑专业的魅力,孙校长更是欣慰。

直到夏晓兰说自己打电话回来,是提醒下学校这边接收她托人送来的图书。

“你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呢?图书馆还在修,不着急的……好好好,书今天会送来?我一定让人验收。”

几十本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致被他们看好的学生,也在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孙校长感慨万千,在嘱咐夏晓兰一番后,才依依不舍的挂了电话。

“这捐的几十本书,晓兰同学一定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这份心意,比书本身更珍贵啊!”

知道夏晓兰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穷,但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学生在外面当个体户能赚多少钱?孙校长也没往什么万元户身上想,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夏晓兰说一批书,他估计是几十本。

想到一本书也要几块钱,几十本书再便宜也要二三百,这年头谁家的钱会多到花不完,还不是晓兰同学从自己的用度里省下来的。

孙校长的说法,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其实刚才大家都想和夏晓兰说说话,孙校长霸占着听筒不肯放,从京城打电话回安庆,电话费也不便宜,大家也都忍住了。先入为主认定“一批书”只有几十本,等新华书店的人把书送到,让孙校长签收时——孙校长拿着钢笔都不敢签字。

“同志,麻烦您再说一遍,一共多少本书?”

“4362本。”

怎么可能是4000多本!

“全是新书吗?”

书店的人比孙校长更激动,“全新的,从书库里一本本照着书单凑出来的,绝对没有摆在书架上被人翻看过,怎么不是全新的了?为了凑齐这批书,我们豫南省的所有分店都在翻书库,还有几十本是外地调来的……”

哪一本是旧的了?

上面一发话,下面跑断腿,居然还被人怀疑。不能生气,捐赠这批书的人还不晓得是啥来路呢,不能和这个高中校长生气,深呼吸,要冷静!

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寻常是什么态度,瞧一瞧同时期的百货商店售货员,国营饭店服务员,就知道了。

像孙校长这样经常要去书店蹭书看的,更是深有体会。

孙校长自己能签收的几十本书,猛然变成四千多本,他只能叫人来帮忙,一一对照着书单验收。

可晓兰同学,怎么捐了这么多书?

这得多少钱?!

……

孙校长陷入甜蜜的困惑和负担中。

远在京城的伍行长和他有差不多的心情。

他眼中有钱还思想觉悟很高的夏同学,在挂了电话后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要求。

“伍行长,我想再买3000元的国债券。”

伍行长还没听过要主动购买国债券的,这声音如同天籁,让他半天不敢确信,但嘴巴的反应比脑子快,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夏同学,你需要我们替你提供什么帮助?”

第471章 鹏城驻京办(1更)

能买国债券的储户,才是伍行长眼里的优质客户。

不买国债券,存十几万在分理处的账户上,不过也是完成一部分吸储的任务。反正卖国债券的任务,比吸储的任务难多了,两者完全不是同一等级的。这时候人们手里有点钱第一选择就是存银行,发工资会先拿出一部分,零存整取,5块钱都能往银行送,对于普通的职工家庭,钱就是这样慢慢攒下来的。

存在银行不会失窃。

存在银行还有利息。

存钱还能支援国家建设。

普通人都知道存钱有这么多好处,伍行长很不必担心什么吸储任务。没有夏晓兰来存钱,也总有别人来存,只是别人的数额没有这么大,滴水成河,成百上千的小储户是能帮分理处完成任务的。但没用夏晓兰买国债券,伍还长再找其他冤大头就不容易。

那些需要贷款的单位,在伍行长的游说下会买。

夏晓兰又不贷款,还是主动购买,伍行长当然是高兴的。

再买3000元?

那加起来就是6000元的国债券了。

伍行长从夏晓兰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现在能买六千,以后就能买六万!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