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节(2 / 2)

问题是,她对高考题有印象,但是对预考题完全没印象啊。

她做家教时,高考制度已经改革了,取消了预考制,所以她对预考压根没留意过。

班主任何老师听到大家的议论,也凑了过来,“夏同学,我看你学习很有计划,应该做过题型分析吧?押过题没?有没有做过考题和考点预判?”

夏茗额头悄悄滑下一滴汗,“算是有吧,但是很可能不准……”

她还没说完,大家就沸腾了。

“还真有啊?”

“年级第一押题,肯定准! ”

很多经验丰富的毕业班老师,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冲刺期,不管是授课还是出考卷,都会对重要知识点,出有针对性的考题,把可能的考点都过一遍。

某种程度上,算是押题了。

大部分学生,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去做考题分析,做提醒预判和押题。

夏茗竟然做了这一步工作,让何老师很惊讶。

何老师扫了一眼课表,发现下一节课是自习,便道:“下一节是自习课,既然夏同学做了考题分析,不然就趁下节自习课,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此言一出,全场欢呼。

“老师,我押题很可能不准。”夏茗做最后的挣扎。

倒不是她不乐意分享,而是她做的准备,几乎都是针对高考的,对预考不能说没帮助,但不见得帮助很大。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虽然对今年高考题有些印象,也进行了针对性的攻克,但终究只是凭记忆。

她不确定是否准确,更不确定真实的考题,会不会跟她印象中的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她岂不是误导别人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又这么信任她,她要是说错了,大家跟着她的思路走,岂不是都跑偏了?

何老师哪里肯放人,催着夏茗上台,“别紧张,你就上台讲讲考试拿分技巧,押一些重点题,权当鼓励大家学习了,毕竟你考了第1名,你说的话,大家都乐意听。”

何老师想的是,预考临近,大家情绪越来越紧张,夏茗上台说些鼓励的话也好,给大家一点信心,考试时情绪别太压抑。

夏茗被赶鸭子上架,但她很认真对待。

因为太临时,没有准备什么资料,好在她平时梳理过很多次知识点和考点,在脑海中过一遍,就能说个大概。

一节课时间有限,她挑重点说了,在考点分析上,重点强调了高考题型,不经意地把她印象中的题型,以分析经典考题的形式,给大家做分析。

她只能帮到这里了。

至于她说的东西,大家能不能听进去,能听进去多少,又记住了多少,就不是她能强求的了。

讲台下,大部分同学听得很认真。

出于对学霸的敬仰,以及对夏茗本人谜一样的信任,有不少同学甚至拿着纸笔,一边听一边记录她说的要点。

虽然有不少东西,是任课老师强调过的,但一节课听下来,大家都觉得受益良多,对即将来的预考,也没那么恐慌了。

但也仅仅是大部分人,有些同学,则不以为然。

杜红艳的同桌,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拿着笔在手里转,百无聊赖,压根没在认真听。

“真会做样子,说的东西,老师上课都说烂了,真不明白班主任被她灌了什么迷汤,又让她上台,浪费咱们一节课的时间。”

见大家听得很认真,她心里越发嫉妒,转过头,发现杜红艳也没拿笔,“红艳,你也觉得她做作,是吧?还不如咱们自己做题。”

杜红艳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强烈的优等生自豪感,让她对夏茗很不屑,对她分析的考点也嗤之以鼻,觉得夏茗说的东西,都没自己总结的好。

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承认,夏茗自学很有一套,思路逻辑很清晰,考点重点都抓得很准。

她有注意到何老师的反应,发现何老师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对夏茗露出赞赏的表情,可见夏茗说的东西,确实“有料”。

她不得不认真对待夏茗分析的考点重点。

可她一贯瞧不起夏茗,像其他同学一样,拿出纸笔记笔记,太掉价了,她做不来,只能竖着耳朵认真听,把夏茗分析的东西记在脑海里。

同桌跟她说话,她出于内心的骄傲,点头附和。

第406章 曹桂花

杜红艳不想让别人知道,她在认真听夏茗分析考点。

同桌见状,以为杜红艳真的没在听,便把试卷推过来,让杜红艳给她讲题。

杜红艳有点烦她。

平时自习课,她不爱去找老师问问题,错题难题都找杜红艳,让杜红艳教她。

杜红艳对此颇有怨言,但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不得不应付她。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