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2 / 2)

胡善围 暮兰舟 2982 字 1个月前

辽王毕竟高祖皇帝的儿子,有他的骄傲,燕王他都瞧不起,能瞧得上李景隆?他啐了一口,“论爵位,本王是亲王、你只是个国公;论辈分,老子是你舅舅,你是外甥,说破天去,本王都能打得!”

李景隆恨得牙痒痒,但是辽王说得对,爵位辈分辽王都能打他,只得找建文帝主持公道,建文帝安慰这个削藩小能手,“辽王脾气暴躁,你且忍忍。”

辽王进宫觐见建文帝,大表臣服之心,“……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如今臣的妻儿都在京城,臣舍不得辽地大好河山,请皇上容许臣带着旧部去讨伐燕军!收复河山!”

辽王在藩地也是深耕多年,对这边土地有了感情,舍不得拱让让给燕王,想要带兵夺回来。

建文帝见辽王如此诚心,且有人质在手,辽王不敢食言,心想朕难道多疑,冤枉他了?

顿时有些心动,不过建文帝想起郭二姑娘那封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先观察观察再说,于是没有答应辽王所请。

结果辽王刚刚出宫,后脚前线传来紧急军情:

大明九边九大藩王之一的宁王朱权率领藩地军民,连同麾下赫赫有名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一起加入了燕王的靖难军,两大毒瘤同流合污!

其实宁王只想观望,被逼无奈入了伙,其过程简直堪比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逼上梁山。

宁王朱权的实力仅次于燕王,他的藩地大宁和北元交界,位处军事要塞喜峰口,东边是辽王朱植的地盘,西边是主动弃城逃跑的谷王朱穗的藩地宣府,妥妥的军事重地。因朱权地盘就在蒙古,在他的斡旋下,蒙古部落宣布和北元分手,琵琶别抱,投入大明的怀抱,就地成为明朝三个卫所,称为“朵颜三卫”。

这些蒙古骑兵的特点是特别能战斗……以及,有奶就是娘。

宁王给他们发军饷,他们就跟宁王。燕王派出道衍禅师以及其弟子马三保去游说他们,说给更多的粮食和军饷,他们就跟着燕王,乘着宁王出城和燕王谈判,包围了宁王府,软禁了王府妻小。

宁王也被狡诈的四哥所困,见大势已去,只得宣布加入靖难军,跟着四哥去勤王。

但是建文帝不晓得过程,只晓得宁王带着精锐骑兵“朵颜三卫”投奔燕王造反的结果,顿时暴怒,立刻派人把辽王朱植给叫了回来,劈头盖脸的骂:

“事已至此,你还有何话说?你还说你和燕王之间是清白的?朕要是不把你召回来,你是不是也带着军队投奔了燕王?”

遭遇夺命三连问,辽王简直比窦娥还冤啊!看着这个年轻的皇帝,辽王心想老子想扶你,谁知你好心当做驴肝肺。

算了,老子不管了,越管越麻烦,还不如学谷王,一开始就弃城逃跑落得干净!

你和四哥去争吧,老子坐山观虎斗,反正谁当皇帝,都是老朱家的人。

就这样,唯一一个旗帜鲜明支持建文帝的藩王成了哑巴,终日消沉,等待最后的结局。

燕军从七月六日晚上夺北平城,到一连吞下谷王、辽王的地盘,燕王府一个月就控制住了东北和西北,大明九边占了三边,势如破竹,朝野震惊。

燕王朱棣慢慢向中原方向,前方散落着村庄,皇位就在前方。

为什么朝廷一个月来迟迟没有组织中央军队平乱?

因为这个月来建文帝一直在开会,物色最佳人选担任主帅。

朝上天天吵成菜市场,建文帝左右摇摆,举棋不定。觉得个个都有优点,个个都有缺点。

其中的人选有曹国公李景隆,皇帝的亲表哥,削藩小能手。但是缺点没有打大仗的经历,只是小打小闹,平时做的最多是练兵布阵搞军事演习。

魏国公徐辉祖。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自幼就随着亲爹徐达出征,有打大仗、打胜仗的经验,对朝廷忠心耿耿,也是目前呼声最高的北伐平乱主帅人选。

但是缺点很明显:他是燕王妃的亲大哥。建文帝担心这个第二个代魏国公倒戈支持大妹夫燕王。

长兴侯耿炳文。洪武朝开国时代到目前唯一存活的老将,经过空印案、胡惟庸谋反案、李善长谋反案、蓝玉谋反案四大案,活下来的只有耿炳文一个。且建文帝亲姐姐江都公主下嫁了耿炳文嫡长子,妥妥的赤胆忠心。

缺点是年纪实在有些大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黔国公沐晟。名将之后,和徐辉祖一样都是军二代特别能打,有实战经验,且沐晟的母亲黔国公太夫人耿氏是长兴侯耿炳文嫡长女,忠心毋庸置疑。

但是缺点是沐家世代镇守云南是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一旦调用沐晟,云南必定会乱,到时候大明腹背受敌,雪上加霜。

兵部尚书齐泰。大明军队最高指挥官,顾命大臣。但是齐泰是科举进士出身,写文章可以,考兵法也可以,但是没有见过血,没有实战经验,更不会交战。

大朝会上吵到耳聋,燕军一路南下,挺进中原。建文帝实在不能等大臣们吵出一个结果了,干脆定下最保险的老将耿炳文,觉得亲姐姐的公公,肯定不会坑自家。

虽然年纪有些大了,上战场厮杀体力不行,但是指挥军队打仗应该没问题。

于是,建文帝封六十五岁的耿炳文为主帅,领着三十万北伐军,北上阻截十万燕军。

建文帝心想,三十万对十万,三个人打一个,肯定能赢!握拳!

第182章 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耿炳文行不行?当然很行了。都是凤阳老乡,从父亲辈就是高祖皇帝的爱将,耿炳文的忠诚无人质疑,且战功累累,是靠着真本事挣下的世袭罔替长兴侯的爵位。

建文帝饱读诗书,但是忽略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耿炳文厉害归厉害,但是他擅长守城,而不是攻击。

耿炳文成名、乃至获得侯爵的战斗,全是守城。在大明建国之前,耿炳文镇守江浙的门户长安州,抵抗张士诚的吴军,一守就是十几年,打了数不清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像个钉子户,牢牢的钉在长安州,无论张士诚派何等规模的军队攻打,耿炳文都能化险为夷,守住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让朱元璋免于腹背受敌。

耿炳文由此成名。

大明建国之后,高祖皇帝派他镇守和北元接壤的陕西,一守就是三年,还开路修水渠十万余丈,造福当地百姓(所有优秀的镇守者都喜欢搞水利等基建工程),顺利班师回朝后,得封世袭罔替的长兴侯。

之后,耿炳文也一直出征,但每一次他都不是主帅,总是跟着徐达、傅友德等大明开国的名将身后,指哪打哪。徐达号称常胜将军,傅友德也几乎从无败绩,所以从履历上看,耿炳文的战绩简直漂亮的不像话。

但这并不表示耿炳文是个守城和攻城略地两开花的传奇名将,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蝼蚁也会变得伟大,何况耿炳文不是蝼蚁,他也是个成名的大将。

建文帝从未见过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子,他觉得从人数上看,三个人打一个人,怎么都能胜。却忽略了打仗又不是街头小混混打群架,靠着人海战术就能赢。

让一个擅长守城的大将去主动出击平乱,就好比让咖啡作为主营业务的星巴克去做茶饮,和卖茶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喜茶去打擂台。

从门店数量上,星巴克肯定能干的过喜茶,但是从茶饮买卖上,谁输谁赢,一战便知。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