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2 / 2)

重生八零小美好 肥溯 2496 字 1个月前

借着路灯,俞锦绣是看清楚了这纸板上面的大字,她不由乐了。

他们的爷爷是骨科医生,退休之后开了家小诊所,生意不错,生活水平自然是节节高。老爷子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钻研怎么给病人们打石膏,唯一的爱好,那就是宠孙子。

作为最受宠的孙子,俞承光是自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这些连环画都是老爷子给买的,差的一毛几分钱一本,好的两毛多一本,三毛多的小人书,那就已经顶天了。现在俞承光把这小人书租给学校里的学生看,两分钱租一本,半个小时赚到几毛钱甚至是一块钱都根本就不算是个难事。

这还是个不需要本钱的买卖!

第十四章重生的金手指

第十四章重生的金手指

两分钱一本的书,看完了也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对学生们来说并不算是不能承担的开销。可是,到底是精神食粮,真要掏出这钱来,也算是这年代的奢侈品了。

有的同学不舍得把书看完,蹲在巷子里的小台阶上,双手捧着小人书,一遍一遍翻,可书就这么薄,最多也只能看半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还是得把书还回去。

这年头也不是没有偷奸耍滑的人,刚开始俞锦绣还想着会不会有人趁着暮色把书揣兜里跑了,但是观察下来,她忽然意识到,俞承光选的这位置很好。

宏德中学是鹿北区最好的学校,里头的学生们能做出这种自毁前程的事?

俞锦绣和俞承光坐在一起,两姐弟看着钱唰唰进了口袋,心里美滋滋的。

有学生走了过来,犹豫了半晌,俞锦绣连忙站了起来。

“两分钱一本,都是最新的连环画!”

“你们这书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学生嘟嘟囔囔又欲言又止。

两分钱一本算不上便宜,但是,一本书如果真买回家了,又能翻几回?有人想看,那就有人愿意租,这就是市场。

“没得便宜,我买来可是好几毛钱一本的呢!你也总得让我赚一点!”俞承光摆摆手,想要打发这学生走。

这学生也没再说废话,转个身要走,却被俞锦绣给叫住了。

“这位同学,你要是真心想看书的话,我们可以便宜一点!”

俞承光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但姐姐却不为所动,他在心底琢磨着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这年头,学生们的零花钱都不多,愿意放弃学校门口小卖部里的小零食,选择到他这儿看一本连环画的人不少,但也都是抠抠索索的。俞锦绣倒好,直接给这学生打个折扣,一个人要求便宜一点,那之前已经付过钱的学生们不同意怎么办?

总不能让他把钱重新退回去吧!俞承光摸了摸陈婉妹给自己缝制的腰包,里头鼓囊囊的,心说他才不愿意把钱吐出来!

俞锦绣无视俞承光的目光,平静地对眼前的这位同学介绍,“看一本书是两分钱,但是如果你能一次性看十本,那我就算你一角五分钱,这样一算,每本书才一分五呢。”

男学生迟疑了片刻。

一本书才一分五,听起来好像真是捡了大便宜。

“那我先看一本,明天再来看。”

说着男学生就要从书包里掏钱,却被俞锦绣制止住了,“那可不行,一次要交齐十本的钱!同学,我们做生意也不容易,你就别跟我们说价了。这里这么多小人书,我们一次性进货可是花了好几十块钱的呢,总不能亏本。”她眨了眨眼睛,又笑着说,“况且我们今天在这儿摆摊,明天说不定就不来了,你一次就只看了一本,明天还想看,上哪儿找我们去啊?”

俞锦绣放慢了速度说话,言语间笃定又温和,不卑不亢的语气再搭配上她柔情似水的温婉微笑,简直是让人忘了怎么讨价还价了。

俞锦绣谨遵微笑服务的原则,一套一套话说得男学生一愣一愣的,不一会儿,掏出了一个小钱袋,数了一角五分钱递到俞锦绣手里。

“行,我看十本。”

男学生拿了十本连环画,跑到不远处的路灯下,认真看了起来,俞承光却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

“姐,你知道他有钱?”

大家来他的摊上看书,也就是一本两本解解眼馋,一次性直接拿了十本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你看他穿的衣服,一个补丁都没有。书包也不是家里人拿布缝的布包,好像是百货商店买的。他家应该不差这么几角几分钱,只是有些人省惯了,一时舍不得花钱罢了。十本连环画,只要一角五分钱,看完了,内容全进脑子里了,比他买一本要划算多了。”

俞锦绣慢条斯理地向俞承光解释,他边听边点头,双眼中像是藏了火焰,燃得炽烈。

俞承光以为全家就他一个人能做生意,没想到,姐姐的脑袋好像比他还要灵光!

“姐,你好聪明!以后我们一起做个体户吧!”

这折扣自然是可以递加的,有人又跟俞锦绣还价,她又想了好几个“看书套餐”。二十本小人书,看书快的也就只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俞锦绣和俞承光坐在一起聊天,毫不费力,没一会儿学生们又递来两角八分钱。

虽说利润很薄,但是,学校门口的人流量多,薄利多销就是这么来的。

俞锦绣照着这个办法,又做了好几单“大生意”,同学们看的书多了,待的时间也就更长了。等他的“顾客”一个一个散去的时候,俞承光收拾好了小人书,还抢着把两张小板凳都背到了身上。

两个人回家一合计,居然赚了整整八块钱。俞承光也大方,手一摊,给了俞锦绣一半。

四块钱是什么概念?当时俞锦绣在制钉厂里上班,一个月也就二十五块钱,如果一天能赚四块钱,那一个月就有一百二,还上什么幺蛾子班呢!

“姐,要不你别干了,咱们姐弟俩一起做生意,摆地摊去。”

这会儿做点小生意的人不少,但是个体户却还是不怎么光彩的,家里的长辈总认为给国家打工才是最体面的工作,潜移默化,连带着子女们也有了同样的想法。

俞锦绣见识过新世纪的繁华景象,更见过一掷千金的豪气,当然不会局限于这个年代的思想,只是,摆地摊的收入对她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做生意可以,摆地摊还是算了,至于工作,迟早得不干,但不是现在!”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