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 / 2)

她绝非是想要以懦弱的姿态,狼狈的逃避着,她只是也需要那么一些些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思绪。

旁人见了锦颐这般低落的模样, 即便不能如谢锦言和齐玉茹感同身受般的胆颤心惊, 却也必然是不忍再问些什么问题, 唯恐又牵扯到锦颐的哪缕愁思的。

可谢峰德却并非这样。

锦颐是他的女儿不假,他素日里虽总爱板着张脸,可一贯以来,他同样也是对自己的女儿疼宠着过来的。得知锦颐在沈阳事变的时候正在东北, 他必然是担忧的。可是, 普天之下,又有哪个战士,是能够担保自己上了战场,还一定能够活着回来的?

当他是慈父,他会怜爱锦颐。可现下,他却只能是严父。

“你什么时候回到军队去?”谢峰德对锦颐那一“逃兵”的说法不予置评, 反而是忽然问道。

“明年大约一月末的时候。”

听了锦颐的回答,谢峰德颔首,“行,那你这四个月就自己好好想想。等回到了军队里,你就好好干。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你自己得把这路给走明白。”

谢峰德始终挺直着背,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不自觉搓磨了一下——

“华夏没有逃兵!我只要你把这一句话记住了。”谢峰德说道。

认识齐玉茹的目光如何不敢置信,他都没有理会。

从小,他给锦颐和锦言的一切都是平等的。他将女儿当成儿子在养,希望她能拥有更好的一切。既然,在好的方面他做到了平等,那么再不好的方面,他便不能有失偏颇——

举凡是优秀的战士,那必然都是以所有的鲜血、以所有的诚挚奉献祖国的。

他要她把这句话给记牢了,便是要让她知道,她成为军人的初衷,便只是保家卫国而已。

或者,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假如她始终不曾忘却自己的初衷,假如她始终是向着自己的初衷努力着,那么,不管她做的是什么,眼里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她都无需太过纠结。

“我知道了。”锦颐回答谢峰德的语气,像是在承诺什么,十分郑重。

“知道就行,你先回你房间去吧。”

“是。”

得了谢峰德的话,锦颐站得笔直,提拎着行李,迈着恍似经过精准刻量的步子,便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的房间还是原来的模样一点未变,干净整洁得就像是这三年她从未离开一样,跟本便不需要重新整理。

稍微整理了一下行李,稍作洗漱,锦颐便躺在床上睡着了。

假如,她还是三年前的她,那么她必然是要睡到第二天九点过半以后的。

可是,三年来,她早就习惯了早起。这一觉,她睡到了五点,便怎么也睡不着了,干脆便换好了衣物,按照往日的作息,在家里的小花园里,独自操练起来。

等到谢家其他三个人也都起了身,坐在一起准备用早餐的时候,谢锦言还反复看了锦颐好几眼,最后才看着锦颐,装模作样的长叹道——

“哎,你可真是不一样了~”

锦颐笑了笑,并没有回话。

实际上,不论是参军之前还是参军之后,锦颐都是不太爱说话的。只不过是在参军之后,大家的生活总是被严苛的训练占据,而她的作息又与女生队的室友们不大相同,才使得她平时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如同在军校和部队的生活一般,锦颐十分迅速的吃了早餐。同餐桌上的三人道了一声之后,便领着近些时段的报纸,坐到客厅的沙发上瞧了起来。

时隔三年,这是她第一次亲手捧着报纸来看。

报纸都是近两周以内的报纸。按理说,新闻都是有实效性的,可是这两周的报纸,所有的新闻,几乎统统与一件事有关——

“九一八”事变。

她倒是不曾以为自己离开了沈阳,沈阳的事变便会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她早有料想,即便她离开了沈阳,关于沈阳、关于辽宁的一切,仍旧会如影随形。

不仅是她,整个红七连的士兵们都是。

时至今日,辽宁除了东北军打量驻扎的锦县以外,已然全面沦陷。甚至,吉林省的诸多城镇也已被日军侵占。

而他们完成这些的时间,不过才花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

这个消息无疑是震惊世人的。甚至不仅仅是华人,便是驻华的其他各国领事也是十分讶异的。

华夏的同胞们前所未有的愤怒,他们将所有的怒火都集中在秦非正的头上。但尽管他们始终责怪着是“秦非正一心只顾剿产,才给了日军可乘之机”,他们的最终目的,仍旧只是想要秦非正就此发兵反抗,夺回东北的失地罢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终,秦非正所指导下的国民政府,最后仅是就此事对国联提出申诉,请求国联的人审查此案,给华夏一个公道。甚至是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能够“深切关怀”。

他说:“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此刻暂且含忍,绝非屈服。如至国际信义条约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该忍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的决心与最后只准备,届时必领导全国人民,宁为玉碎,以百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和国家人格。”

他将自己及国民政府的策略化为《告全国同胞书》,诉诸天下华人,他们采取了诉诸国联、弥合分裂、准备抵抗的策略。可是在这份公告书里,他说遍了一切,却独独对日军侵占东北时,东北的不抵抗只字不提。

秦非正夫妇亲美,锦颐知道。秦非正主张不抵抗,锦颐也知道。

若说他是一个政治家,有什么更为长远的考虑,听过罗弘毅的解释之后,锦颐还是愿意信的。可是,她不能忍受的,是他愚弄民众!她不能忍受的,是他到了此时此刻仍旧决意要同产党缠斗到底!

秦非正当然与林世源不同。好歹,林世源是明着说的“不抵抗”,是甘愿承担骂名的。可秦非正的这一份《告全国同胞书》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准备抵抗”。

这个“准备”的时间究竟要多长?

遥遥无期。

秦非正在愚弄民众。

实际上,他是做着同林世源一样的决定的,可是,他却又不愿意担着更多的骂名,甚至是为了洗脱先前的骂名,他这才换了一个更为好听的说法,来粉饰包装。

当然,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理直气壮的继续剿产。

陡然间,锦颐脑内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