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节(1 / 2)

唐谋天下 青叶7 3704 字 2个月前

望穿秋水的李弘没有等来李令月回来的身影,倒是等来了汪楼恭恭敬敬的迈着小碎步跑过来低声说道:“禀奏皇后、太子殿下,狄仁杰在宫外求见。”

“狄仁杰?他来干什么?”李弘不等他母后发话,率先自作主张的问道。

“废话真多,让他过来吧。”武媚拍了一下,正示意汪楼不必理会的李弘的肩膀,嗔了李弘一眼说道:“你是不是对他有成见?此人倒也算是朝堂之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为何一直不见你重用他?这么多年了,大理寺的位置一直不曾动过,更别提是加平章事等职了,为何?”

“好钢用在刀刃上,狄仁杰只适合在大理寺,干其他……儿臣真没觉得他会比其他人强多少。”李弘见母后一定会见,自然也不再说什么了。

何况这里乃是紫宸殿,并非是母后的后宫蓬莱殿,所以见臣子也不用再换地方,这里也便可以。

武媚看着李弘伸手招来宫女后,手里的一连串动作,又是换茶具,换茶水,甚至把刚刚换了茶具,放在里面的新茶,泡好到了几次后,才把那白璧无瑕、精致无比,就连壶嘴与壶柄都镶金的茶壶放在了茶盘里面。

“你这是做什么?”武媚好奇的问道。

“儿臣要偷听,听听狄仁杰到底会跟您说些什么。”李弘忙乎完沙发前的一切,而后便四下张望着,自己脱下来的皮裘,示意宫女放到李治的书房。

其他角角落落,各个细节看起来没有了因为自己到来的迹象后,这才满意的拍拍手说道:“父皇前往含元殿与众臣饮宴,此时狄仁杰绕过父皇,而直奔母后禀奏,连理政多年的儿臣他也再一次绕过了,儿臣心里不好奇才怪了。”

武媚看了看李弘,见自己在紫宸殿专用的茶杯,也被李弘换了过来,看着李弘把那比新沏的茶水颜色,淡了三分的茶水倒入杯中后,才淡淡地说道:“狄仁杰任职大理寺多年,想要不留下你的蛛丝马迹,你可得做仔细了,别到时候被人发现你偷听,再失了你太子的颜面。”

“那倒不会,儿臣是好奇,他有什么事情,非要绕过儿臣跟父皇,而向您禀奏?”李弘摸着下巴的胡子,有些大不敬的瞟了一眼他龙妈。

“狄仁杰当年母后一手栽培、扶植,当然其中也有你的功劳,这是不是你一直对狄仁杰充满成见的原因?”武媚浅尝了一口茶水,不喝的话,一会儿狄仁杰来了,说不准还真会被他发现些什么。

没看见李弘都把新泡好的两壶茶水倒掉,就是为了使这茶水颜色变浅,像是自己已经喝了一会儿的样子。

“那倒没有,儿臣对于他忠诚于大唐,以及在大理寺的政绩都很满意,但儿臣是不喜欢此人的性格与城府,李义府、许敬宗城府深,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他们有一个让人欣赏的优点儿便是,坦诚,光明磊落,无论是多么阴险毒辣的计谋,他们敢做敢当,哪怕是后世留下一身骂名,他们也是不改其志。但儿臣观狄仁杰,有成大事之谋与城府,但为人却是小气了一些,说白了就是……就是……喂不熟。”李弘想了想,最后还是下作的把狄仁杰比喻成了狗。

武媚无语的白了他一眼:“既然你不喜此人的行事风格,完全可以罢免、降职,或者是调离长安任职其他地方,为何还要留在大理寺?给你母后七分薄面?”

“这话让您说的,儿臣岂是那种公私不分之人?公是公、私是私,既然忠于我大唐,又有能力,儿臣又怎么会因一己之私,而放弃一个对我大唐江山社稷有着卓越贡献之人?”某人义正言辞、铁面无私地说道。

“哟哟哟,你李弘公私分明?快算了吧,大唐还没有出现过像你这般护犊子的太子呢,快下吧,本宫没功夫跟你磨嘴皮子,不然本宫就想揍人!”武媚脸色一寒,谁说公私分明都行,就他李弘说公私分明,简直是大唐最大的笑话。

但不管如何,李弘对于狄仁杰看不上眼,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最起码在李治跟武媚心里都很清楚,李弘向来不重用狄仁杰,甚至很少插手大理寺的大事小情,都是完完全全的交由狄仁杰拿主意。

这样一来,甚至有时候反而让人以为,狄仁杰乃是因为得到了太子殿下极大的信任,才能够在大理寺寺卿的位置上,做的如此的如鱼得水,甚至让一些朝臣都有些羡慕狄仁杰的自主。

随着李弘悄悄的轻轻的掩上了书房的门,狄仁杰的脚步声也在外面响起,正厅内的武媚,悠然自得的端起茶水,满满的啜饮着。

“臣狄仁杰见过皇后。”狄仁杰进来看见武媚,立刻行礼道。

“起来吧,赐座。”武媚指了指离他不远处的地方,而后宫女便立刻搬来了一个圆凳放在了那里。

第769章 士农工商

武媚看着狄仁杰递过来的奏章,眉头之间显着淡淡的隐忧。

不得不说,狄仁杰如此做法,确实是有些过分了,绕过了陛下与太子,却把奏章呈给了自己。

而且这份奏章并非是送给朝廷的,而是真腊王直接送与他的,这让人便不得不去想,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或者利益交换。

但话说回来,站在狄仁杰的立场上如果想问题,也能够看出来,他这是在为大唐着想,为大唐江山社稷如今的盛世繁华着想。

大唐如今四海升平,除了一个挑事儿的太子,去年不得不与大食交战外,便是今年隐隐约约,已经开始让上元节后开始离开的各国使臣在心中猜测着,大唐与真腊之间的关系,能否还像往年那样和平友好。

而狄仁杰的出发点不为别的,只是希望能够尽可能保护住如今大唐的一切,而不是像前隋那般,在富足了没几年后,便瞬间以令人不敢置信的方式轰然倒塌。

“为何不直接禀奏太子?哪怕是太子不加以理会,你也应该是禀奏陛下才是,但你为何直接禀奏本宫?”武媚手里的奏章轻轻的摇晃着,语气中听不出来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狄仁杰的禀奏。

“回皇后,臣自知臣所行乃臣子之大不敬之罪。但……太子殿下理政多年,陛下早就疏于朝堂,此事儿怕是陛下无法拿出一个正主意。太子殿下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有为之时,而开疆拓土,威震四海极力效仿先帝行天可汗之神举,臣以为殿下有些过于求成!贞观年间,先帝用兵乃是因我大唐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不得不如此。而今我大唐万国来贺,群使拜服,莫不尊我大唐为上国,如果因真腊王调戏公主殿下一事儿,而向真腊国用兵,如此一来,臣担心我大唐如此盛世繁华,会……烟消云散!”狄仁杰躬身行礼急急说道,额头上不知不觉的开始冒出了细汗。

“太子征安西、安东、倭国你都赞同,哪怕是去年与大食交战,战火蔓延至吐火罗,你都不曾如此激动,为何?朝廷没有收到真腊王的恳请奏章,你狄仁杰却收到了真腊王的奏章,此事儿又是为何?大唐声威加四海,使以万国来贺,此等盛世太子居功几何?就算是本宫同意你之谏言,只是不知真腊王子调戏镇国太平公主一事儿,你打算如何解决?失皇室颜面、丢大唐声誉?”武媚看着一直弯腰行礼的狄仁杰,淡淡的问道。

太子年轻又如何?如果没有太子,怕是大唐还不会有今日今日,超越贞观年间的盛世辉煌。

“给我时间,我将超越先帝,让大唐屹立于强盛之世,用不受他国侵扰,更不会让兵临都城!”当年说服自己与陛下答应他建造太乙城时,不到十岁的小家伙,站在自己的床榻上发出了如此豪言壮语,虽说他说完后,就被自己一巴掌从床榻上拍到了地上,但小家伙爬起来依然是豪情万丈,最后被他爹踢出了皇宫。

皇帝一脚、皇后一巴掌,都是打在了屁股上,但从此大唐却多了一个盛世繁华的聚宝盆:太乙城。

这么多年要不是太乙城总是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大唐怕是走不到如今啊。

有时候回过头去想,当初如果不是李弘这太乙城,那么那些征战沙场的诸多利器,那皇宫通道上明亮的灯罩,那些香水、香皂这些必不可少的就不说了,仅仅是那些海外祥瑞,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让大唐看到让百姓吃保暖穿的希望,甚至成了大唐的立国之根本。

如果没有李弘,就不会有这些东西,那么如今的大唐又会是什么样子?元日、上元节,还会如这两年般热闹非凡吗?还是说会像从前以前死气沉沉?

人们在习惯了一些东西后,再想把这些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撇去,这不单是需要勇气,更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就像是上一世,如果人美全部抛开电子商务时代衍生出来的所有东西,是不是还能够真的适应那种生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脚步,从来不会让人们在前进的时候,退回去琢磨琢磨,然后让你重走一遍。

人生也一样,一个决定甚至在一开始看似不起眼,但你不知道,你这一次的抉择,对你未来命运的影响会有多大。

大唐如今已经踏上了完全由李弘打造、领航的这艘巨轮,那么它的前进方向,它的行驶速度,就必须要按照李弘最初的设计来继续走下去。

一旦改弦易辙,其后果没有人知道对于大唐是福还是祸。

“真腊王愿为此郑重道歉,如果无法让公主殿下消气,他们愿意以一些稀世珍宝……”

“狄仁杰啊狄仁杰,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觉得本宫会在乎那些东西,还是大唐缺那些?还是你觉得太子会在乎?”

“皇后,臣并非是要为真腊国说项,臣与安南王并无任何私交,甚至是在接到这安南王的奏章前,根本就不认识此人。臣之所以冒着大不敬谏言皇后您,实属出于为我大唐着想之忠心耿耿,并非是为己谋利。”狄仁杰额头上的汗珠则是越来越多,甚至连看武媚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在他看来,皇后如今的语气,显然是不想管,也不愿意或者是无能力管此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