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章 今生来世(1 / 2)

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1308 字 2个月前

与原有的计划不同的是,通过欧亚大陆桥周游域外乃至包括新大陆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旅程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在一年的时间内周游整个世界于过去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这个汽船与铁路行进十万里的距离不过只需要不到半年的时间却不是什么问题。通过对世界岛域外地区乃至新大陆的考察,并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张海终于得出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论:之后的自己,或许终于可以安心的过上历史上守成之君或者君主立宪制度下的君王那样的生活,在新崛起的意识与文化面前,皇位与储位之争带来的压力也不会像传统王朝那样大了。唯一值得让自己操心的意识形态变革,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

在回国之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张海凭借着自己执政多年来的得到的一些政治经验结合自己初心其实未改多少的意识形态,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乃至列宁等人都诞生于特定的历史年代,甚至要为了达到某些政治目标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这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理论从一开始就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而自己前世去世于21世纪60年代,虽然在学术上比不了那些伟人,但近二百年后来者的认知却让张海对科学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理解变得更成熟,更科学,也有信心做到这些。

在历史上,科学社会主义或马列主义的主要矛盾有二,第一,唯生产力论的唯物史观和左翼的社会立场追求之间的矛盾。公平与效率之间虽然不想资本主义的拥护者们说的那么对立,但是两者并非可以真正而完美的重合。在有些年代和特定的环境下,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就不可能站在左翼的社会立场上从无产阶级和大众的立场来出发。而如果站在左翼理想主义的立场上,必然会让远没有成熟的人群与社会在理性年代到来之前丧失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就是民主主义立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矛盾,也是在后世最为保守攻击的一点。不过在张海看来这个矛盾倒不是问题。列宁一脉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落后社会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就不可避免的显得更为“马利维基主义”“极端现实主义”,公平带来的亏空要用政治上的极右来弥补。而如果社会主义有条件诞生在一个能够主宰全球的超级势力范围,那么就有可能像托派及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早期主张那样不需要过度的组织力,温和的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这样,以还没有在民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压力下转变自己立场、还算比较“红”年代的民主社会党及托派的主要政治理念为基础,张海进一步的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形成新的巨著,并招手建立新的政治组织。

张海在理论中没有像很多主义那样提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比如不论什么国家什么文明什么地区都是“民主宪政”至上,或是不论什么情况下什么文明主要社会推动力与矛盾都必然是“阶级斗争”,而是从人类学发展和科学理念的基础上得出“多样化对策”的理论体系。

比如:一个社会的人均资源能够完全满足劳动生产效率的时候,民主宪政并拥有充分的经济与政治自由就是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而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均资源不能满足劳动生产效率,中央权力及其为主导的右翼理论体系就有其合理性了。

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因为历史原因有种种差异:在有些情况下,统治阶级过于恶劣,阶级斗争就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无产阶级就是先进的文明推动力。而然在有些情况下,人民大众甚至是无产阶级往往比统治阶级更为落后更为反动。“左皆错,错皆左”的新朝某些地方的顺口溜就会成为现实。

不同实际情况,适合的主义也就不同,没有多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理论”。

没有实际的调查研究,没有量化而科学的分析就盲目的进行概念炒作,是最为需要警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