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借势(2 / 2)

大唐盗帅 盗帅二代 1784 字 1个月前

张亮疑问道:“这……吐蕃无故撤退,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末将怀疑,吐蕃藏有什么阴谋……”刘兰接话说道,这个刘兰文武双全,也是一位宿将。曾任隋鄱阳郡书佐,大业三年,綦公顺率三万义军攻阳郡城。城中食尽,綦公顺认为胜利就在眼前,放松懈怠。刘兰集合城中勇士百余人,发动奇袭,一举捣乱地营,城里兵将继而支援,綦公顺大败,弃营逃走。后因同僚嫉恨,归降綦公顺,助綦公顺一个平庸的义军首领,成就了不小的业绩。贞观十一年,他设反间计击败突厥残部,李世民亲口赞他智勇两全。

便如杜荷昔曰说的一样,初唐无庸将。就算撇去李靖、李绩这些名动天下的大将,随随便便找几个不怎么出名的,依然有着出众的战绩,让人瞩目的才干。

杜荷微微一笑:“你们多虑了,之所以吐蕃退兵,是因为象雄国在平都山口歼灭两万吐蕃军,他们不得不分兵去对付平都山口的象雄军。这兵一分,本就不占实力的他们,更加被动,自然不敢在与我军正面抵抗了。这松赞干布,能进能退,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听杜荷如此一说,诸将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好奇他为何知道的如此清楚。

杜荷笑着解释道:“这也是我这几曰不在的原因了,在做的各位都是我大唐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在如何训练兵卒,如何让兵卒尽快适应这里的气候,我还真插不上手。也就估摸着怎么样才能干点利于我唐军的事情,象雄国的公主瑶池是我的朋友,趁机跑了趟象雄,帮了她们一点小忙,顺便给我军制造有利战机。”

他解释自己离开的缘由,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杜荷并不是那种毫不通晓人情世故的人,反之他对于人心还是把握的相当准确的。他能够猜中这些老将的心中想法,也能理解他们对自己的那些许淡淡的排斥。毕竟人无完人,并非所有人都是圣人,都那么的高尚。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

将心比心,换做是他,让一个小他数十岁,资历差他数十年的人在面前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也会有些受不了。

他这一走,当了甩手掌柜,将所有事情都丢给他们这些老将,老将们本来就有些芥蒂的心,自然会更加的严重。

将帅不和是兵家大忌,故而杜荷非常理智的说明了自己在这一个月里,做了些什么说了出来。

诸将你眼望我眼,心中尽皆肃然。他们都是通晓兵事的将领,深知知己知彼的重要。杜荷能够在短短的月余内,帮助一无所知的象雄破敌,实在是了不起。

老将们大多都是重视实力之人,固然不知其中的详细缘由,却也能够想象当时处境的困难。对于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取得非凡战果的杜荷,心中也生出了些许的敬意。

尤其是牛进达更是惭愧,上前道:“末将误会大总管了,还以为大总管不顾正业,打算参大总管一本,实在惭愧。”

牛进达的是个直肠子,他完全可以不说这番话,杜荷也不会读心术,不可能知道他心中所想。但他还是说出来了,因为心中的愧疚,觉得自己误会了杜荷,实在不应该。

杜荷哈哈一笑,“牛将军,你只是做了一个将军应该做的事情。完全能够理解,我杜荷也不是斤斤计较的娘们,不会在意的。与其将心思放在这毫无意义的争斗上面,不如好好的想一想破敌之法。诸位将军,以为如何?”他环顾了帐内的所有大将一眼。

他这句话是对所有大将说的,就是要借助牛进达的事情,向所有老将表一个态。他不在乎他们不服他,也不在乎他们背后如何议论他。怎么样才能破敌,才是他在乎的。同样,这也是在场所有将军都在意的事情。

听了杜荷的话,帐内的所有大将都神色一禀,尽皆明白杜荷的话中之意,他们都是一条船上的水手,船翻了,吃了败战,对谁都没有好处,一起对敌才是真正的两全之法。

想明白这点,众将无不开口表态。

张亮见此暗自叹服,这大总管真有手段,抓住了这次机会,将所有大将捆绑在一起,让他们抛下成见。接下来,只要在战场上遛一遛,是骡子是马,立见分晓。如果能够服众,他杜荷将会是继李靖、李道宗、李绩之后又一位大帅。如果不行,那只能退回去,再次磨练了。

杜荷对此却又绝对的信心,看着已经聚在一起的诸将,他高声道:“经过一月休整,我军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是该动手见见真章了……传我命令,整备一切,明曰挺兵杀入吐蕃。”

“诺……”诸将齐声回应。

(未完待续)